ChatGPT的火爆,让AI成为备受讨论的热点话题。在食品生产行业,无数人绞尽脑汁想要跟AI拉上关系,探索人工智能与行业发展合作的可能。事实上,不少行业巨头早在前几年就开始寻找AI的落地方案,并取得一定成果。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当食品生产遇上AI,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吧!
指导开发新口味
新口味开发,在食品领域是最开始被研发的方向之一,因为口味才是食品立足行业的根本。
华盛顿州立大学研发的电子舌头(e-tongue)对食物辣味感知要比人类准确得多。电子舌头在“吃辣”过程中不会“味觉失灵”,在所有样品中的分辨准确率达到93%,这种电子舌头不仅会“吃”辣,还能鉴别酸、甜、苦、咸、鲜等。电子舌头其实是一种带有传感器的机器臂装置,将传感器浸入食物或饮料,就可以实现对其中化学成分的分析,识别出酸甜苦辣咸鲜等味道。
但是就目前而言,我们可以采用现有产品,可以调整其中一种成分,比如味道,或者可以根据需求趋势以及从数据中获得的信息来改变包装,但开发一些全新的东西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利用AI寻找空白
不少食品公司还利用AI寻找“空白”,为创新突破蓄能。
对于法国食品公司达能来说,AI最新的应用之一是能帮助发现食物中的新营养素,并进行验证。在2020年,达能北美公司宣布和生物科技企业Brightseed合作,后者利用其AI平台来分析关键植物成分的健康益处。通过在AI平台对植物营养素进行索引,验证临床和生物试验中的发现,两者可以将专有发现商业化。据介绍,目前只有不到1%的植物营养素得到了鉴定或研究。
百事公司对AI的应用也有类似体现,用该公司的说法是使用AI来加速增长,方法是在考虑新产品类别时识别“空白”,包括分析消费者的情绪。例如,通过AI助力,百事公司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推出了“Off The Eaten Path”海藻零食,用6个月时间推出了声称含有增强免疫力成分的“Propel”品牌饮料。
不难发现,AI技术在食品分析领域逐渐从空中楼阁转为落地应用。2022年3月,IBM的hypertaste结合AI技术进行了味觉测试;4月,玛氏与AI供应商PIPA合作,加速功能性食品的开发;10月,Brightseed利用AI平台Forager发现了能够支持肠道健康的大麻壳制成的膳食纤维。
辅助生产
AI机器视觉因其精确、智能的特征,目前已经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原材料、外包装、食品加工等行业的外观质检工作中。随着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高标准、高效率已经成为众多企业追求的目标。现代化的工业生产大多倾向智能一体化,例如,薯片的生产,从土豆的清洗,到最后薯片的装袋、封口,都不需要人为参与。更重要的一点是通过机器视觉可以精准地发现原材料清洗得是否干净、是否有腐烂情况、封口是否密封、标签是否完整,这一整套完善的“智检”工作流程,大幅提升了现代工厂的质检效率,为高品质产出提供了多层保障。以AI机器视觉为代表的生产方式将成为未来所有食品工业生产的大趋所势,这一点已经成为业界的共识。
临期食品的数字化管理
除了餐饮业产生的食物浪费,在零售业,像乳制品、肉类、沙拉等食品也会因为保质期较短,在临期时容易积压在货架上,从而造成浪费。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以色列科技公司Wasteless发明了一种AI动态定价技术。这一技术会根据食品的货架期、库存和消费者购买频次等维度,对商品进行灵活的定价。商品越临近保质期,降价幅度就越大,以鼓励消费者购买。
对于零售商而言,Wasteless公司的动态定价技术有助于优化折扣策略,减少库存压力和食品浪费。Wasteless声称,使用其技术的超市已减少了30%的食物浪费,以及50%的折扣成本。对于消费者而言,该技术也能帮助消费者以更合理的价格购买商品,省下开支。
另一家来自保加利亚的公司,建立了一个专门搜寻和交易临期食品的电商平——FoodChain。消费者可以通过该平台,找到附近正在出售的折扣临期食品,并下单购买。FoodChain的创造者们希望助力食品供需的精准匹配,减少食物浪费,也能帮助商家减轻食品积压库存产生的额外成本。